行走丨探访松阳古村落 今日讯
2023-06-09 07:41:50 来源:

行走丨探访松阳古村落

廖水林,龙泉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阅读、旅行,有零星散文在媒体和平台发表。

有人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想说,农村那么美,我要去看看。这不,机会来了。这次元旦放假正好可以携家人专程前往松阳,探访被誉为“藏在深山无人知的浙江省九大最美古村落”中的两个古村落山下阳村和杨家堂村。


(资料图片)

一大早从龙泉出发,到松阳县城已经十一点多了。原以为一下子就能够找到的地方,着实让我们费了不少周折,一路打听,一路寻访,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到达第一个村——山下阳村。山下阳村位于浙江省松阳县城西北方向10公里处,建于明朝,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张姓为该村第一大姓,2012年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山下阳村按照传统星象布局,处处蕴涵着道教“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整个村庄与自然风水紧密结合,是松阳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对于研究松阳建筑的发展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全村表面上看成长方形布局,与一般的古村落大同小异,然而村中却隐藏着无限玄机,走进村落仿佛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谜团。层出不穷的巷道将村庄分割成若干个“口”字建筑群,高大巍峨的马头墙使得巷道逼仄而幽深,一座座大屋被分割成一个个独立而连接的空间。

这里没有路牌,没有指示牌,我们只好自己去找。顺着一条小路来到了村里的首脑机关——山下阳村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办公室,但真正的古村落却不在这里。

幸好碰上一位在路边劳作的老汉给我们指引了方向。我们首先来到一个四周都是围墙的池塘,名叫风水塘,是山下阳村最令人惊艳的地方。风水塘是村庄的地标,也是村庄的公共活动中心,成半圆形横卧在村前,寓意“月亏即赢”的风水轮回道理。池塘的周围鹅卵石上已经被村民们晒满了各种各样的土特产。池塘一边呈弧形,另一边是丁字形。据说这些围绕池塘的鹅卵石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村里老屋鳞次栉比,巷弄曲曲折折,悬浮着一派盎然的古意,是一幅被现代文明遗落的历史画卷,让人在喧嚣之外感受到了一份恬静与自然。村里的弄堂四通八达,一家挨着一家,一家连着一家,到处是这种鹅卵石铺就的小巷, 随处可见被雨水侵蚀和岁月积淀形成的特色的泥墙。头一次去的人真的分不清东南西北。

正当我们因为初来乍到找不着北的时候,一个正在修缮房子的热心村民主动放下手头的活,带着我们去看村里有特色的各种建筑。在这位临时向导的带领下,穿堂过室,很顺利的参观了村里各类房子。我感觉最有特色的还是各家的门楼牌匾,大多有漂亮的文字,如“崇德”“南极照临”“作述”等,古色古香,字体俊秀,极具文化底蕴。

向导指着一堵灰暗的砖墙告诉我们,这种看似普通的墙砖其实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些砖经过高温烧制而成,每一块都要经过打磨,用糯米与多种成分的粘合剂粘合,砖头与砖头之间非常紧致,所以保持永久。

我们特地走进一家老房子,房内装饰考究,到处是雕梁画栋,别具一格。正门进去是一个大天井,天井里的正中央是一块略高于周围的平地,地面用细小而圆润的小石子镶嵌而成。两头各立一对石柱,柱上横一块石板,石板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边上一口六角水井,说明当时的松阳先辈们已经有着丰富的生活情趣。我们还注意到,不管房里堆积的多么杂乱无章,但是房子里的排水系统相当好,整个房子阴凉而干燥,天井也是潮而不湿。

这一天我们碰上了好运气,村里正在举行演出,男女老少都在看戏。礼堂内,有站的,有坐的,有抱着小孩的,老人居多,个个都是兴高采烈的样子。这是典型的农村人看戏的生动画面。如今的农村已经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安逸的生活。

台上正在上演的是由金华婺剧团演员主演的经典曲目,声音洪亮,唱腔圆润,造型美观,动作到位,不时赢来阵阵掌声。礼堂外,有卖烧饼的,有卖油炸“老鼠”的,还有甘蔗水果,各类芝麻糕点应有尽有。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小孩子的哭闹声和着妈妈们的训斥声,交汇成一支农村幸福生活的交响曲,久久不息。

我们告别山下阳村赶到“最后的江南秘境”——杨家堂村时已经接近下午五点了。杨家堂村位于松阳县三都乡,从县城到村里约8公里。村庄坐落在一座环形的山凹中,左右两翼山峦环抱村庄,风水布局相当明显。在地无三尺平的杨家堂,20多幢土木架构的清代民居沿着山坡一级级向上延伸,整个村庄上下屋高低落差约2至3米,在视野中展现出一个巨大的建筑立面,是松阳县典型的阶梯式古村落,有“金色布达拉宫”的美誉。

据记载,该村建于1655年,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清朝顺治12年,宋显昆最早定居到杨家堂。松阳县地名志中称:因村中有三棵交叉的樟树,故最早叫樟交堂。因杨家将保卫大宋,故改为“杨家堂”村,取其庇佑之义。

宋显昆迁居杨家堂村后的70余年间,杨家堂只有数间茅房,族人以卖柴、狩猎为生,生活十分艰苦。到了宋显昆曾孙宋宏堂时,才出现了“奇变”。

宋宏堂五岁丧父,家境贫寒,但其母蔡氏对其要求甚严,故使其能习字断文、知书达理。一日,宋宏堂挑柴去城里卖,于泉址凉亭歇脚,拾得一只有两千两银子的钱袋。宋宏堂就在凉亭中等候失主并如数将银两奉还。失主是位做木材板业的衢州巨商,对宋宏堂感激不尽,问其有何要求,宋宏堂说,我只想当学徒。之后,宋宏堂就跟随那位巨商学做木材板业生意。宋宏堂不仅能写会算,且品德高尚,倍受世人尊重。没几年宋宏堂自立门户,从事木材板业生意,终成松阳的木板巨商大富。宋宏堂发迹后,生活上仍省吃俭用,而将钱财用于“建厦屋、孝高堂、友兄弟……”从而逐步修建起时至今日我们尚能一见的杨家堂古居群。

“樟树娘,樟树娘,保佑读书聪明,身体健康。”在杨家堂村,孩子未成年之前都有拜老樟树为娘的习俗,已延续了300多年。焚香祭拜之中,孩子一生的幸福也就寄托给了“樟树娘”。“作为杨家堂村的后人,拜樟树为干娘,是对树的无限感激,我们应该像这棵老樟树一样博大而包容,有仁爱之心。”一位村民如是说。

走进杨家堂村,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这些鳞次栉比的清代乾隆年间的古建筑和那些翘首相对的马头墙。正如宋宏堂一生节俭仁义的性格一样,杨家堂村的古民居朴实无华,既没有浮华的牛腿雀替,亦鲜有雕梁画栋。泥木结构的古屋青瓦覆顶,对称的马头墙在蓝天映衬下格外突出。与众不同的地方还在于每幢老屋的院墙上端,一律用毛笔书写着《朱子治家格言》《孝经》《孝悌力耕》及《宋氏宗谱家训》里的文字,体现了宋氏一族“勤于耕作笃于读”的传统思想。

漫步在杨家堂村的石子路上,最抢人眼的是一株株熟透了的柿子树。整株柿子没有一张叶子,只剩下一树红彤彤的柿子。这是一种山村里特有的安静的等待,若无人采摘,它会选择一个时刻,中午,或傍晚,听到一声轻盈的落地声,然后又归于安静,最后悄无声息地重归于自然。

“花浮云海外,养心山水间”“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杨家堂村似乎亦有着与柿子树一样的品质。这里的房屋年代久远,时间缓慢的生长,使得所有的屋子成为了一个浑然天成的整体,它的墙,它的瓦,它的木构件,它的道路,在安静的时间深处呈现出来,其质朴而古老的气息,与村头的三棵大樟树共同守护着村里的人们。

兼具自然与古韵的杨家堂村,在时代发展浪潮中也经历了涅槃重生的过程。改革开放后,外出闯荡的思潮日益浓厚,加上原有房屋设施简陋滞后,不少村民离开了这里,成为一个空心村。到了2014年,杨家堂村才走上古村落保护利用之路,通过实施省级美丽宜居项目、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项目等,村落整体风貌修复全面推进。杨家堂村也先后获得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县级历史文化村等荣誉。

如今传统村落成为现代网红,小小的的杨家堂村吸引了大量的“网红”前来直播打卡,不断涌入的流动咖啡车、艺术文创等新业态也为古村的发展带来了强劲的活力。

今天的杨家堂村和山下阳村一样秉承着传统家风,深耕“乡村旅游”,持续擦亮“国家传统村落”金名片,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村民生活必将越来越好。

关联阅读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