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要闻 > 滚动 > 正文
全球新消息丨这可能是年前最后一条笑话了:杭州地铁竟用“满服”代表传统服饰!
2023-01-19 08:29:45 来源: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万万没想到啊,过年前还能逮着个笑话吐槽一番!

△ 知乎截图


(相关资料图)

大家放假早的可以把这个问题搜来看看几个高赞回答,不知道现在排序如何了,反正我刚点进去的时候差点被笑死。

除了老生常谈那一套套的,甚至炮火都烧到了杭州这座城市有多少有多少“不汉”前科了,连杭州面食“片儿川”的美食传说故事定位在清朝时期、杭州媒体报道一下发现了康熙皇帝为灵隐寺写的诗,林林总总,全都算是杭州以及浙江省犯下的罪啊!完了,按照这个逻辑,我国各路小吃没事就爱扯一下乾隆,绝对是“某些辫子势力”下的一盘大旗,毕竟民以食为天,在“天”里写满乾隆故事,肯定是为了翻天呀!

年前的快乐已经指路给大家了,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设计作品本身——

身穿大襟衣

其实从图片就可以明显看出,这是我们之前介绍过的《

大襟衣:无论“外婆”还是“姥姥”,都曾穿过的衣服 | 传统的服饰

》。其特点就是立领、大襟、窄袖,多为蓝色、青色等,这种上衣几乎是汉族聚居地劳动女性对于传统服饰最后的记忆。

在一些特定族群里或特定场合,蓝色大襟衫也会出现一些变化,或是衣服长短、袖子宽窄的改变,或是滚镶、拼接的加入,但往往也较为朴素。

不过对于反对这个设计的人来说,主要反对的其实还是这件服装。对着这些人而言,也就只能看到“立领大襟”这么一点了,其余设计是一概看不懂的,而这些设计背后的文化考察更加不在用脑范围之内了。

腰扎短作裙

上面一些老婆婆们的照片,基本都是短衣配窄裤,而在这面地铁艺术墙上我们还看到了多了一一条类似短裙的配件,其实就是之前介绍过的《

【作裙】江南男子的冬季劳作回忆

》。

作裙是两片布交叠、侧面打褶的结构,套用之前搞得沸沸扬扬的雕牌事件,其实作裙堪称“活的马面裙”。可惜一场又一场的戏看下来,愣是没人想起来过它。

作裙有长有短,男女皆可穿。长的几乎就跟马面裙差不多,但是短的就是这种,在苏南地区更为流行,且几乎都是女性穿着。

而《沙家浜》中的阿庆嫂经典造型,其实就源自于这一着装传统。

作裙带有很强的劳动属性,这可能也是它从“马面裙”家族里被消失的原因吧。

不过在杭州地铁艺术墙的设计里,还多添加了一块布。这个配件在阿庆嫂的造型里是看不到的,反而常常出现在苏南水乡服饰,类似一个小围裙,穿在作裙之外。

这也是让我觉得,这个设计不够杭州,反而有点“苏”的地方之一。但真要做得很杭州,其实也有难度,因为杭州辐射地区并没有挖掘、保存、推广像甪直服饰这样学术与旅游皆有热度的形象。

裤用 蓝印花布

设计中的女性基本都穿着蓝色的花裤子,基本可以推定是“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是使用黄豆粉加石灰做成防染剂的印染方式,就像有的地方使用蜡作为防染剂一样。不过区别在于,蜡染几乎都是要手工一刀刀绘制上去,而蓝印花布则使用型版。

型版是将需要的花色先在纸板上镂空,做成可重复使用、花色循环的花版。人家将预先调配好的防染剂刮在花版上,防染剂就会透过镂空的部分留在布面上,下染缸后这部分就变成了白色。

同样的,提起蓝印花布大家就会想到南通,尽管染蓝印花布的地方很多。这也让我想到,其实这样一面公共艺术墙,要打文化牌,除了设计师本身的考察,地域本身之前的文化IP积累也很重要。

身舞打莲响

画面里这些女子在做什么呢?在打莲响,也就是一种挥舞花棍的民间歌舞。

打莲响是一种在我国境内分布很广、普及度很高的民间舞蹈,光名称就能举出来一大堆。比如,我在知乎回答里写的是“莲湘”,后来发现这个作品名字叫《莲响节拍》,我在回答里提到在苏州市级非遗名目里写的是“连厢”,这种音近字不同的还有连响、连厢、连香、年宵等等。此外,还有霸王鞭、打花棍、金钱棍等等。

从无法统一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莲响的源头、起源时间都十分难以考证了,但从如此之广泛的流传度看,它是一种时间并不短、且极具生命力的歌舞,各地在基础样貌之上发展出来的动作与组合也十分多样。

在民间舞蹈里,莲响常常被认为是汉族舞蹈,但实际上在白族、土家族、苗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流传,几乎快覆盖了整个中国。

但在浙江地区,打莲响发展得并不好。有材料提到杭州九堡地区有莲响队,但估计很早了,我没搜到资料。作为一种草根性明显的歌舞,一旦登上舞台就难免失去原本的性格,导致一定程度的夸张。

这个设计画面里的莲响就是这个问题。画面中几乎所有的女性都在跳跃腾飞,其实除了舞台,基本做不到这个程度。

在动作选择上感觉也缺少一点特色。莲响是使用一根装有铜钱或其他发声片的棍子表演的,大多声音靠的是棍子撞击时发出来,所以动作中比较多拍打表演者身体的地方。

视野碰撞时代

这个小标题绝对不是在说那个提问本身是一种视点碰撞,毕竟我只有慢慢的笑意,别的都没了。这里说的时代指的是这个作品作为公共艺术本身,有两个非常有意思的点,且都与时代有关。

第一个时代是,十年前。

我查资料才发现,这个艺术墙2012年就安装好了。它是装在客运中心站,客流肯定是大的,于是谁也没看出这个设计多么的险恶,就等着2023年1月份的时候,某个小天才发现了?那个讨伐的劲儿,搞得我以为杭州把这个设计锁在了什么涉密材料里,小天才为汉请命把它给掏出来,让真相大白于天下了呢!搞了半天,人家挂那都十年多了……

第二时代是,现代。

按照介绍,《莲响节拍》对面还有一幅设计叫做《都市青花》,两个分别表现传统杭州和都市杭州。

这下更尴尬了,这俩得至少得一起上火刑架吧!《莲响节拍》是汉是满姑且不论,好歹是中国吧,对面都洋装了,反而不介意了?那些回答里恨不能把别人家祖坟里交领衣扒出来看看民族成分的人,能先麻烦看个国籍吗?

* 最近的文章 *

-

春梅狐狸 传统服饰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1958